甄嬛最初到底想不想进宫,这一直是观众争论不休的话题。
表面上,她反复说自己不想入选,可偏偏又弄得人尽皆知;可从她的行为看,又的确显得很真诚——至少有三次可以落选的机会,她却每次都错过了。要说她完全没心思,似乎也不对。
其实,甄嬛的心思颇为复杂。
---
一、甄嬛“不想进宫”的六个表现
1. 庙里上香的愿望
甄嬛祈求的不是被选为妃嫔,而是“撂牌子赐花”,也就是落选。按照古人对神明的虔诚信仰,这样的许愿并非玩笑,可见她真心希望不要入宫。
展开剩余87%2. 态度毫不隐瞒
无论是丫鬟流朱、浣碧,还是温太医、眉姐姐,甄嬛都没有遮掩过,大家都清楚她不想被选中。
3. 殿选当日的打扮
她一身素净,不与其他女子争艳,甚至把自己的耳环送给安陵容。这样的举动,更像是告诉别人:我并不在意结果。
4. 替安陵容解围
安陵容被夏冬春为难时,众人都怕惹事,唯有甄嬛敢站出来。若她真想进宫,自然会顾忌得罪人,但既然心里没打算留下,自然也无所畏惧。
5. 为眉姐姐高兴出神
当眉姐姐入选时,她高兴得完全失了神,甚至叫到她名字都没反应。这种轻松态度,正说明她当时压根没把选秀当回事。
6. 被选中后的无奈
当自己和眉姐姐双双入选,她直言“是不想留的被留下了”,态度明显带着无奈。
由此可见,甄嬛确实有心抗拒。
---
二、甄嬛不愿入宫的四个原因
1. 皇帝年纪太大
雍正登基时已四十五岁,而甄嬛才十七。她曾许愿要嫁“世间最好的男儿”,但在她看来,皇帝的年纪与她的期望差距太大。
2. 对婚姻的憧憬不同
甄嬛渴望的是“连理白首”的夫妻情分,而皇帝已有皇后,其余妃嫔并不能算是真正的“妻子”。
3. 后宫险恶
她很清楚“一入宫门深似海”,不得宠的妃嫔日子更是艰难。父母在她入宫前也再三叮嘱:首要是保命,而不是争宠。
4. 无法尽孝
甄嬛是长女,家中又无子嗣,本应承担更多责任。可一旦入宫,父母连见她都要行跪拜之礼,既难相见,又难尽孝。
因此,从感情到家庭责任,她都有充分理由不想进宫。
---
三、她错过的三次“落选”机会
1. 温太医表白时的选择
若甄嬛真想避开选秀,可以学祺贵人假病不去。但她不能这么做,一方面装病风险大,另一方面若自己不参加,妹妹玉娆日后也必须参选。她只是心不在焉,却不能彻底逃避。
2. 太后的第一次阻拦
太后因甄嬛长得像纯元皇后,不愿她入宫,便故意挑毛病,说她“姓氏犯讳”。若甄嬛当时不解释,便能被刷下。但为了家族声誉,她不得不据理力争。
3. 太后的再次考验
太后派嬷嬷用破茶、扔猫试探甄嬛。她镇定自若,没有露怯,反倒显出气度。若她惊慌失措,也许就会被淘汰,但那样对甄家的名声影响更大。
因此,这三次机会她都无法真正放弃。
---
四、殿选时“卖力表现”的真相
皇帝问她名字里的“嬛”字,她脱口而出“嬛嬛一袅楚宫腰”。有人说这是炫耀才学,但其实是紧张中的本能反应。
在那个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年代,她未必想卖弄,而是顺口说了自己熟悉的诗句。何况当场装糊涂或表现过差,风险远比被选中更大。
而且,甄嬛真正理想的伴侣,更接近果郡王这样的宗亲。所以在殿选中,她仍然保持体面,也许心里想的正是被指婚给宗亲,而非皇帝。
同时,她处处表现“不想被选”,也是给旁人一个交代:若没入选,那是因为自己不愿,而不是不优秀。这种隐隐的骄傲,也契合她的性格。
---
五、造化弄人
归根结底,甄嬛确实不想进宫。可偏偏事与愿违:
- 她穿得素净,反而像清水出芙蓉;
- 出神被点名,反而引起皇帝注意;
- 信口的诗句,恰好合了皇帝的心意。
正如眉姐姐所说:“可是老天有心啊,不忍叫你明珠暗投。”
甄嬛的命运,从此便与深宫紧紧捆绑在一起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